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 linux 系统的安装方法
2.理解 linux 系统安装过程中涉及的基础知识
3.熟悉 linux 系统的操作环境
4.尝试简单的 linux shell 命令
二、实验准备
1. 围绕下述问题结合教材、课件、互联网学习指定内容。
问题:
(1)linux 的发行版本、内核版本;二者区别与联系
(2)linux 中硬盘及分区的表示
(3)linux 系统支持的文件系统格式
(4)linux 系统的安装方式有哪些
(5)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传统 BIOS 引导+MBR vs. UEFI BIOS 引导 + GPT,
对分区要求有何区别。
(6)linux 系统安装时分区方案设计
(7)什么是挂载、挂载点
(8)X Window vs. 窗口管理器 vs. 桌面系统,区别与联系指定学习内容:
(1)教材:第 1 章(特别是 1.3.4 节~1.6 节)、第 5 章 5.3 节、第 8 章 8.3 节
(2)第 1 章课件
(3)虚拟机中安装及双系统安装(检索网络学习)
三、实验内容
- 练习在虚拟机下安装/双系统安装 Ubuntu(或其它 linux 发行版本)。尝试手动分区方案,通过此过程,增加对分区、文件系统等知识的理解。
- 启动 Ubuntu,试用,熟悉其 GUI 操作环境(如更新语言支持、输入法安装、系统时间设置、软件源更新与软件安装等)
- 在 Ubuntu 中启动 shell 命令终端,体验简单的 shell 命令(2.1-2.2 节)执行。
- 在实验楼(https://www.shiyanlou.com/)检索与 linux 相关的练习课程,结合自身情
况,选择不同难度级别、不同方向的实验练习。(选做)
四、实验结论
1.Linux内核是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核心。一个完整的 Linux发行版包括了内核与一些其他与文件相关的操作,用户管理系统,和软件包管理器等一系列软件。Linux的众多发行版可能是基于不同的内核版本的。众多不同的Linux发行版满足了不同用户及组织的不同需求。
2.举个例子
/dev表示物理硬盘设备文件是放在"/"目录的"dev"目录下.
/dev/sda表示的是硬盘,在它的后面加上数字/dev/sda1则表示硬盘的分区方式。
3.在Linux操作系统里有Ext2、Ext3、Linux swap和VFAT四种格式。Ext2是GNU/Linux系统中标准的文件系统。Ext3是Ext2的下一代,也就是保有Ext2的格式之下再加上日志功能。Linux swap是Linux中一种专门用于交换分区的swap文件系统。
4.(1)光盘安装,最常用最便捷的方法。
缺点是需要在机器边上,比如在机房,不能远程控制。
还有一个缺点是需要有光驱,对于没有光驱的机器比较困难。
(2)ISO镜像文件安装,不需要光驱,不能重新分区和格式化。
(3)网络远程安装,确定是需要实现配置好网络连接,对技术要求较高。
(4)硬盘克隆,也就是直接从装好的一台机器上通过硬盘克隆直接克隆一个系统过 来,缺点是时间长,克隆完后需要更改新系统的网络配置,不然网络不能使用。
5.主分区也被称为主磁盘分区,是磁盘分区的一中类型,其主要作用是用来安装操作系统。因为主分区最多可以创建4个,我们需要使用扩展分区打破4的限制。在磁盘上可以创建多个逻辑分区而创建的这些逻辑分区都被称为扩展分区。
BIOS+MBR安装系统要求硬盘只要存在非隐藏、活动的主分区就可以了;而UEFI+GPT要求硬盘上除了存在ESP分区,还必须存在至少一个主分区;
BIOS+MBR启动要求的活动的主分区不是唯一固定的,而UEFI+GPT只能把系统引导文件放置在ESP分区;
6./ 根目录 是必须单独分区的,称之为跟分区,因为根目录是最高目录。
swap分区 交换分区,相当于windows的虚拟内存,当内存小的时候(4G以下)可以分内存的两倍,当内存大的时候,swap跟内存一样大就可以了。
boot 分区,不是必须,但强烈建议。这是启动分区(200MB足以),若不单独分区,当磁盘存放文件满的时候,占用了启动空间,系统就起不来了,单独分区后,其它分区存满,不会影响此分区的空间。
7.把一个分区挂载到一个目录上(Linux 不支持盘符这种方式),这样才能对这个磁盘上面的文件进行操作。
挂载点实际上就是linux中的磁盘文件系统的入口目录。
- 尝试的命令:
Who命令:列出正在使用系统的用户,所有终端名和注册到系统的时间
Date命令:显示系统日期和时间
Cal命令:显示日历
Clear命令:清屏
Ls命令:查看当前子目录
并未碰到什么安装问题。
心得体会:linux命令较多,需要长期练习熟悉使用。